发布时间:2022-04-28 16:53:36 查看次数:5955
【组织架构】
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前身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,成立于 2005 年 7 月,学院目前设有 5 个专业教研室、1个基础教研室,1个数学教研室和 1 个实验室管理中心,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5 个本科专业。学院在董事长“创一流大学,办百年名校”和学校矢志打造一所“高水平的创新性、应用型、国际化都会大学”愿景目标下,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大湾区信息产业发展需求,提出了学院的愿景目标,把学院矢志打造成“跨学科跨行业、产业要素齐全、应用覆盖广泛、创新驱动突出的数智精英摇篮及方案工坊”。在校训“厚德务实、知行合一”的基础上提出了“敏思求精、数智创新”的院训,作为师生的个人追求和价值取向。
【师资队伍】
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、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。现有教职工110人,其中,全职教师95人,教授4人,副教授20人(含高级工程师),博士13人(含在读),硕士81人。兼职教师中,聘请了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、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着、CCF杰出教育奖获得者、闽江学者、教育部大学计算机教指委主任在内的国内知名教授、专家和企业导师20余人作为学院特聘教授、外聘教师。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、学历层次较高、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、学术团队,为学院的长足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。
【学科专业建设】
学院在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教学研究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获批为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软件工程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两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。全院共有3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,2门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,多门校内重点建设课程。
【教研科研】
十三五以来,教师发表各类专业论文百余篇,出版教材、专著6部,取得专利30项,各类科研项目45项。
学院现有授牌“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、“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”、“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”、“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”、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”, 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(软件工程)等,现有三十多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。
【人才培养】
学院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,服务大湾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全面践行三全育人,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、计算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国内一流数智精英。为使教学内容紧跟业界一线技术,学院持续与华为云、粤嵌科技、东软、中软、软通动力等信息技术公司开展联合培养,引进业界最新的技术和实训项目作为教学课程,使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无缝结合。
学院围绕新工科的学科发展规划,发挥东莞地处粤港澳湾区核心区位优势,紧密结合行业龙头企业,建全、建强各专业。2020年8月,学院与华为签订合作协议,成立“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华为云学院人工智能中心”,并组建了华为创新班,与华为(粤嵌)联合培养。华为班的教育模式,正在尝试着复制到学院其它专业。
学院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素养,创建了具有自主创新学习特点的分层次模块化教学平台,并积极开展包括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、"挑战杯"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“蓝桥杯”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、“亚龙杯”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、中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奖赛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在内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,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,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近6年来,学生参与横向项目、纵向课题共126项,参与人次达280以上,其中参与国家级课题17项,省级课题31项。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,受表彰学生有160余人,获省级三等奖以上200余项,其中国际二等奖2项,全国一等奖20多项,省级一等奖50多项、二等奖80项等。
学院坚持走创新性、应用型的办学道路,主动融入城市发展与行业需求,植根东莞、服务湾区、着眼全球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,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,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。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深入推进教学改革,与企业协同、联合培养等一系列措施,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逐步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学院。